• EN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全职教师
  • 人才培养
    •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留学生
    • MEM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平台
    • 学术报告
  • 校友天地
    • 历年毕业生合影
    • 校友活动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平台
  • 学术报告
  • 科研动态

  •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赵宪博副教授到我院作学术报告
    2025年6月9日,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赵宪博副教授应邀来我院交流,并作了题为“Multiple GenAI for Publishing”的学术报告。工程管理系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赵教授首先对比分析了DeepSeek、Grok、DEEPSEEJ等AI工具在学术资料查询、文献分析等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等方面应用的优劣势。其次,以《Safety Science》等期刊论文要求为例,结合多年的论文写作经验,从实用的角度,剖析了论文的写作要点。最后就GenAI的学术伦理边界、技术可靠性验证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为同学们更加高效地论文写作和发表提供了新思路。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双方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  赵宪博教授现任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博士生导师、英国高等教育学会资深会士,研究方向聚焦于可持续发展、建设风险与安全和建设组织管理等领域,累计发表期刊论文150余篇,被引逾万次,H指数达53,连续五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2%顶尖研究者榜单。现任6本国际期刊编委及10余个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供稿:张朝辉;供图:李洁;初审:李强;终审:柳任飞;编辑:许历隆
    了解详情
  • 学术交流│新技术、新材料助力工程结构绿色低碳发展技术交流会在南京举行
    2025年5月27日,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推动工程结构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分会与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建筑杂志》杂志社承办的“新技术、新材料助力工程结构绿色低碳发展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三层紫金厅隆重召开。我院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之一,师生共同参与了会议组织与学术交流。  本次技术交流会聚焦复合材料、竹木结构、低碳建材等前沿技术方向,旨在为学术界、产业界搭建高水平对话平台,探索工程结构绿色化转型的可行路径。会议汇聚了国内知名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与互动研讨,共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实践落地。  魏洋教授受邀携最新研究成果做展示交流,并做了“新型正交胶合竹木(CLBT)结构性能与计算方法”的学术报告,阐述团队在竹木复合结构领域的创新成果。该技术通过创新竹木正交胶合结构构造与工艺,显著提升了竹木材料的结构性能,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理论,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兼具经济性与环保性的解决方案,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绿色低碳技术已成为工程结构领域发展的必然
    了解详情
  • 学术交流│南林MEM参访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赋能工程管理助力绿色发展
    2025年5月18日,南京林业大学MEM(工程管理硕士)学员赴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数智赋能双碳行动,工程智汇绿动未来”主题开展专项研学活动学院。2024级MEM学生共计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先组织学员参观研究院展厅。学员们结合工程管理专业视角,通过展厅内丰富的内容,深入了解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展厅特别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系统优化、智慧医疗设施管理、芯片科技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典型产业化应用案例,直观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能,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主题演讲环节,研究院王琦经理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人工智能正引领传统建筑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已逐渐成为建筑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经营效能的关键工具,也为建筑企业推进数字化升级和管理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案例分享环节,河海大学丰景春教授为MEM学员们作了专题报告,以广西水利厅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领
    了解详情
  • 学术交流│我院教师应邀参加第三届山区土木工程学术论坛
    2025 年 5 月 23 日至 25 日,第三届山区土木工程学术论坛在重庆举行,我院魏洋教授与黄林杰、丁一、李扬涛、张志杰、张晓勇等老师应邀参加了会议。我院魏洋教授受邀作题为“新型钢-竹组合结构性能与计算理论研究”的特邀报告,详细汇报了钢-竹组合结构的原创理念与构件制备工艺、力学性能、设计理论等研究成果,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并与权威专家就双碳背景下发展新型竹木材料与结构的重要意义、研究方向与工程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论坛期间,我院教师前往重庆大学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技术参观,学习了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本次会议加强了我院老师与同行专家间的互动交流,围绕山区土木工程性能演化与灾变理论、防灾与韧性提升、安全监控与运维等关键科技问题,通过学术报告、现场提问、会后交流等多个环节,有效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深入碰撞,激发了科研实践的创新理念。据悉,本次论坛由重庆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与华东交通大学主办,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
    了解详情
  • 科研速览│我院陶梦妮老师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荆肇乾教授团队陶梦妮老师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科院1区TOP期刊,IF 9.8)发表题为“Constructed wetland for enhanced nitrogen removal of carbon limited wastewater and it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 review”的综述论文。我院陶梦妮副教授为第一作者,荆肇乾教授为通讯作者,日本东北大学李玉友教授为合作作者,我校为本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研究成果得到了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江苏省建设系统科研项目的资助。  人工湿地(CWs)作为低碳源污水处理的常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处理效能不足的挑战。本文系统探讨了针对低碳源污水脱氮的强化策略及其作用机制。常用策略包括碳源投加(植物基材料或可生物降解合成聚合物)、功能填料优化(生物炭复合材料或
    了解详情
  • 科研速览│我院赵曜副教授与加拿大维多利亚教授Caterina Valeo团队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赵曜副教授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Caterina Valeo教授团队合作,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透水路面铺装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揭示了多孔沥青路面(PAP)在动态气候条件下对雨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高校净化潜力,为城市雨水管理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研究背景:雨水径流污染成城市环境管理难题城市不透水路面导致雨水径流携带大量重金属(如锌、铜、锰、铬)污染水体。传统处理设施成本高昂,而多孔沥青路面(PAP)作为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兼具渗透、储水和净化功能,但其在动态气候条件下的长期性能亟待验证。关键发现:PAP系统高效净化雨水径流,但需警惕材料浸出风险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极端气候事件,测试了PAP系统及其各层材料对雨水径流中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主要发现如下:(1)高效持续性净化能力:通过功能化设计的PAP系统对Cu(II)去除率可达77-78%。(2)经济优势显著
    了解详情
  •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6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76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南林主页

相关链接

校内链接
  • 南京林业大学校友办公室
  •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
  •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相关部门链接
  • 江苏省教育厅官网
  • 教育部官网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邮编:210037

版权所有: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