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头像

马翔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交通土建工程 导师类型: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东南大学 电子邮箱: max@njfu.edu.cn
  • 个人情况

    马翔,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公路检测工程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十多项,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二十多项,发表期刊论文百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二十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二十多项,获各类学术奖励八项。主要从事道路工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绿色低碳沥青路面建养技术;功能性透排水铺面技术;耐久性桥面铺装及机场道面技术;公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 研究方向

    (1)绿色低碳沥青路面建养技术;

    (2)公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3)功能性透排水铺面技术;

    (4)耐久性桥面铺装及机场道面技术。


  • 学习与工作经历

    1、工作经历

    (1)2013年6月至今南京林业大学

    (2)2018年7月 至 2019年7月, 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3)2005年4月 至 2013年5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学习经历

    (1)2005-09 至 2008-08, 东南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 博士

    (2)2002-09 至 2005-04, 东南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 硕士

    (3)1998-09 至 2002-06, 湖北工学院, 交通土建工程, 学士


  • 主讲课程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沥青与沥青混合料》;《道路养护与管理》;《道路工程基础》;《路基路面施工》;《高速公路》等

  • 教学与科研项目

    [1] 高韧弹改性沥青在城市道路大修改造中的应用研究,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2024-2026

    [2] 山区高速公路大弯坡路段沥青路面结构耐久与抗滑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20-2023.

    [3]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沥青混凝土面层耐久性提升技术应用研究,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2023.

    [4] 高性能开普封层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8-2020.

    [5] 山区高速公路超薄抗滑桥隧铺装体系的应用研究,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8-2019.

    [6] 橡胶沥青复合封层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浙江省公路管理局科技项目,2017-2018.

    [7] 不同来源旧沥青混合料高比例厂拌热再生利用对策研究,江苏省公路管理局科技项目, 2017-2018.

    [8] 铣刨重铺沥青路面超早期车辙形成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科技项目,2016-2018 .

    [9] 城市道路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价值及对策研究,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2015-2016.

    [10] 高速公路集中养护施工作业标准,企业委托,2022-2023.

    [1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铣刨重铺施工透明厨房建设项目,企业委托2021-2022.

    [1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铣刨摊铺施工标准研究,企业委托2019-2020.

    [13] 江苏高速公路集中养护施工组织管理标准化项目,企业委托2019-2020.

    [14] 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主桥铺装检查项目,企业委托2015-2024.

    [15] 落锤式弯沉仪(FWD)测试技术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强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企业委托2017-2018.

  • 学术成果

    1、期刊论文(第一作者)

    [1] Xiang Ma, Dongjia Wang, Song Liu, Jiwang Jiang, Jinquan Kan, Mingyuan Tu. Analysis of asphalt microscopic and force curves under water-temperature coupling with AFM[J]. 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20 (2024) e03071.

    [2] Xiang Ma, Jinquan Kan, Song Liu, Mingyuan Tu, Dongjia Wang.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Filler on Cohesive Bond Strength of Asphalt Mastic Using Binder Bond Strength (BBS) Test [J]. Coatings, 2023, 13, 1001.

    [3] Xiang Ma, Xuquan Hu, Jiwang Jiang, Song Liu, Peisheng Zhou. Internal Structure Changes within Porous Asphalt Mixture with Different Saturation under Vertical Repeated Load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3, 372: 130727.

    [4] Xiang Ma, Jiaqing Wang, Yinyin Xu.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RAP Proportions on the Pavement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s [J]. Frontiers in materials, 2022, 8:842809.

    [5] Xiang Ma, Peisheng Zhou, Lili Wang, Jiwang Jiang, Jiaqing Wang. Internal Structure Change of Porous Asphalt Concrete under Coupled Conditions of Load,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2, 314: 125603.

    [6] Xiang Ma, Jiwang Jiang, Yanjing Zhao, Hao Wang.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connected Por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Directional Permeability of Porous Asphalt Mixture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269: 121233.

    [7] Xiang Ma, Hao Wang, and Peisheng Zhou. Novel Gradation Design of Porous Asphalt Concrete with Balanced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Performances [J]. Applied Sciences, 2020, 10(20): 7019.

    [8] Xiang Ma, Peisheng Zhou, Jiwang Jiang, Xuquan Hu. High-temperature Failure of Porous Asphalt Mixture under Wheel Loading Based on 2D Air Void Structure Analysis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52, 119051.

    [9] Xiang Ma, Zhen Leng, Lili Wang, and Peisheng Zhou. Effect of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Compactability of Recycled Hot Mix Asphalt [J]. Materials, 2020, 13(16): 3621.

    [10] Xiang Ma, Qiang Li, Yuchao Cui, Anqi NI. Performance of Porous Asphalt Mixture with Various Additiv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2018, 19(4): 355-361.

    [11] Xiang Ma, Fujian Ni, Rongsheng Chen, Dong Qiao.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ng-Lasting Asphalt Mixture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09, 2127(1): 137-145.

    [12] 马翔,胡绪泉,王丽丽,仲光昇.基于表面自由能研究水温耦合作用对沥青黏结性能的影响[J].森林工程,2022,38(04):140-146.

    [13] 马翔,戎汉诚,周培圣,王炯月,王红祥.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参数与渗透特性相关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12):1646-1651.

    [14] 马翔,袁则瑜,周培圣,李强.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排水沥青混凝土黏结失效行为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17(12):3097-3103.

    [15] 马翔,袁则瑜,陈满军,周培圣.基于数字图像的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离散元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6):734-739.

    [16] 马翔,王炯月,袁则瑜,李强.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横向空隙分布特性[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6):728-732+738.

    [17] 马翔,徐成,徐旭光,孙孝语.新铺沥青混凝土温度衰变规律及强度特性[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15(10):2518-2523.

    [18]马翔,崔宇超,梁长哲,李强.2种改性剂对沥青表面形貌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7,20(4):569-568+574.

    [19] 马翔,倪安琪,李强.旧料对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10):14-18.

    [20] 马翔,李强,葛骁.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与高温性能相关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39(2):246-249.

    [21] 马翔,倪富健,李强.SBS改性沥青的回收与评价[J].公路工程,2014,39(6):250-253.

    [21] 马翔.启发式教学在沥青混合料课程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192-193.

    [23] 马翔,李强,李国芬.热老化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26):297-299+303.

    [24] 马翔,倪富健,李强.排水面层渗流模型及参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2):381-385.

    [25] 马翔,倪富健,陈荣生.复合式机场道面荷载应力[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23-27+33.

    [26] 马翔,倪富健,顾兴宇.复合式机场道面结构设计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10(2):36-40.

    [27] 马翔,倪富健,陈荣生.复合式机场道面荷载型反射裂缝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7(3):57-63.

    [28] 马翔,倪富健,陈荣生,王艳.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9,26(6):8-12.

    [29] 马翔,倪富健,王艳,陈荣生.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渗透性测试与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09,12(2):168-172.

    [30] 马翔,倪富健,陈荣生.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及模型预估[J].中国公路学报,2008,21(3):35-39+52.

    [31] 马翔,倪富健,陈荣生.沥青指标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2):265-268.

    [32] 马翔,倪富健,陈荣生,詹谦.沥青感温性能评价指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01):31-35.

    [33] 马翔,倪富健,沈恒.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06):1087-1090.

    [34] 马翔,倪富健.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J].公路,2007(09):160-164.

    [35] 马翔,倪富健,顾兴宇,沈恒.聚脂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24-27.

    2、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1] 一种确定集料对沥青吸附程度的评价方法. 专利号:ZL 2022103403441

    [2]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专利号:ZL202011498736.8

    [3] 一种砂粒式沥青混凝土集料比例的确定方法,专利号:ZL202010695851.8

    [4] 一种碎石封层最小碎石用量的确定方法,专利号:ZL202010860400.5

    [5] 一种嵌入式超薄磨耗层中碎石封层的沥青用量确定方法,专利号:ZL202010860400.5

    [6] 一种计算碎石封层中碎石用量的方法,专利号:ZL201710350312.9

    [7] 一种确定碎石封层最大沥青用量的测试方法,专利号:ZL201711312408.2

    [8]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冻融前后沥青膜厚变化量的测试方法,专利号:ZL201910347591.2

    [9] 一种计算碎石封层中沥青用量的方法,专利号:ZL201710350313.3

    [10]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渗透系数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专利号:ZL201710462015.3

    [10] 一种路面抗反射裂缝性能测试方法及车辙板试件模具,专利号:ZL201810734862.5

    [12] 新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性能评估方法,专利号:ZL201810754617.0

    [13] 用于道路上面层的嵌入式超薄磨耗层及其施工方法,专利号:ZL201710859523.5

    [14] 一种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渗透性能测试方法,专利号:ZL201610077341.8

    [15] 一种排水路面松散程度的测试方法,专利号:ZL201610112425.0

  • 获奖项目

    [1] 林区道路沥青路面安全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中国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22年.

    [2] 公路废旧沥青路面全结构低碳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二等奖,2022年.

    [3] 沥青路面绿色高性能再生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21.

    [4] 新型功能化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9.

    [5] 排水性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跟踪观测及养护维修技术研究,江苏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

    [6] 安徽省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新结构及材料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

    [7] 安徽省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新结构及材料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

    [8] 易密实沥青混凝土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

  •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院3503 210037

    电子邮箱:max@nj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