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循红色足迹·砺报国初心——土木工程学院“青春黔行”社会实践队赴贵州安顺革命教育基地学习
暑假期间,土木工程学院“青春黔行”社会实践队沿着1935年红军长征的足迹,走进贵州安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朝阳坡,参观陆瑞光纪念馆与黄齐生陈列馆,开展“循红色足迹·砺报国初心”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两座青灰色院落相距百米、互为犄角,分别以“枪杆子”与“笔杆子”的革命故事,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历史课。陆瑞光纪念馆:在历史实物中感悟“枪杆子”的革命担当“陆瑞光纪念馆”门楣上,第七届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鎏金大字在烈日下熠熠生辉。步入馆内,队员们首先被序厅中央的展柜吸引,一盏锈迹斑驳的马灯被弱电点亮,灯芯微光摇曳,仿佛重现1935年4月16日夜的“弄染结盟”场景。讲解员介绍,当年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与布依农民领袖陆瑞光围灯而坐,订下“反蒋、反王、反犹、反苛捐杂税”的《作战协定》,这是长征途中首个以少数民族武装为骨干的“统一战线”成果。灯座乌江石上嵌着的21枚铜弹片,对应着展柜中那面被子弹击穿21个洞的赤旗,火与血的交织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革命年代的艰险。在电子沙盘展区,六天五夜、300余里的红军转战路线动态呈现。队员们俯身细看,结合墙上复制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原
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