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爱华,女,副教授,工学博士。2013.12--2015.6, 2024.1—2025.1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主讲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道路工程与环境、工程经济学、森林工程概论、森工技术专题和林业测绘概论等课程,完成教改课题9项,获南京林业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6次获校级优秀教师,3次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以及优秀班主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主编《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工程环境概论》、《生态经济学》、《运输工程》和《森林工程毕业生论文写作方法与示例》等专著、教材6部,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学科类竞赛5项,其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项3项,三等奖2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获江苏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1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森林生态采运、工程环境等,主持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十二.五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目前为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副秘书长、《森林工程》期刊青年特约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工程与环境,森林生态采运。道路工程与环境研究方向聚焦于道路交通活动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沿线土壤环境的影响,系统分析污染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规律及其生态风险,同时探讨土壤污染的防控与修复技术。通过揭示路域土壤污染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该研究为优化道路规划设计、制定污染防治政策及实施高效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发展。近年来在路域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创新提出路域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定量解析的方法,揭示交通源重金属在路域环境中的贡献率;结合地统计分析与GIS技术,研究路域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累积特性;探究路域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迁移特征,有效评价路域环境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6项,研究成果为公路沿线农作物种植规划提供实践指导,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森林生态采运研究方向以与奥本大学森林采伐作业团队的合作为基础,重点关注小型机械采伐技术在传统森林和生物质能源林采伐中的应用及其生态与经济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优化小型机械采伐工艺,最小化土壤和植被扰动;开展采伐路径优化和高效低排放机械开发;深入分析不同作业环境下小型采伐机械的成本效益,包括购置成本、运营维护、生产效率和环境收益;以及针对生物质能源林的采伐特性,研究其采伐策略、能源转化效率与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该研究通过整合生态保护、能源利用和成本效益分析,为可持续木材生产与生物质能源林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绿色采伐技术的推广,助力林业的生态化和经济化发展。
学习经历:
1996.09—2000.07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
2000.07—2003.07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5.09—2012.03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03.07—2005.12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
2005.12— 2021.06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森林工程系副主任、主任
2009.04—2020.03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森林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2013.7—至今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工程系 副教授
2013.12—2015.6 美国奥本大学 访问学者
2024.1—2025.1 美国奥本大学 访问学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道路工程与环境、森林工程概论、工程经济学、森工技术专题和林业测绘概论等课程。
教学项目:
1. 主编 十四五林草局规划教材“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012—2015
2. 2020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金课”建设,教育部2020.11-2022.11
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森林工程导论课程,南京林业大学,2021.8-2022.8
4.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教师虚拟仿真技术能力提升, 201902206020 教育部 2019.12-2020.12
5.2019年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金课建设, 2019nfukczs024 南京林业大学2019.04-2021.04
6.2019年校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一流专业背景下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19.12-2021.06
7.2016年校级“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与森林工程专业建设融和的探索与实践, 00644-06-01129 南京林业大学 2016.09-2018.09
8.南京林业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2013
9.南京林业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产学研相结合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构建”,2013
10.南京林业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森林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012.
主持参与科研项目:
1.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自适应FCM的BP神经网络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评价,2021.07-2023.06
2.“十三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研究子任务“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早期诊断技术”2015BAD07B0103,2015.04-2019.12
3.“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研究子任务“耐城市污染生态林树木种质优选”(2011BAD38B0103),2011-2014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9-K-190,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2019-06至2021-05
5.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青年基金项目,BK20170933,全透式炉渣沥青路面对重金属的控制机理及环境安全风险研究,2017-07至2020-06.
6.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透水性沥青路面对路面径流污染的控制机理研究,CXZZ11_0522,2011-07至2013-06
7.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国-芬兰国际合作项目),2006DFA32840,基于工业生态学的人工林采伐模式的研究,2006/01/01-2009/12/31
8.南京林业大学创新基金项目,163050024,沥青面径流污染防治技术研究,2007.12至2009.1
近五年论文发表及专利授权
1.Ren-chao Zhu , Zhi-jian Ren , Manisha Parajuli , Ying-qi Yuan , Qi-yue Yang , Ai-hua Yu*.Assessment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and health risk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in roadside green areas and urban park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13 (2025) 115045. https://doi.org/10.1016/j.jece.2024.115045
2.Aihua Yu * , Qiyue Yang , Beibei Xu , Yu Yang , Zhijian Ren , Kangjian Li. Analysis of lead contamination sources in roadside soil via the isotope tracing metho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12 (2024) 114205. https://doi.org/10.1016/j.jece.2024.114205
3.徐贝贝,杨宇,任志建,李康建,余爱华*. 路边土壤重金属锌的污染源解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4,47(6):36-43.
4.朱仁超, 原樱其, 杨宇, 杨琦玥, 余爱华*. 公路沿线农田重金属污染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8): 1887-1897.
5.Zhu, R., Yuan, Y., Yang, Yu. A H*. A simple method for microwave-assisted preparation of tire samples. Scientific Reports 13, 20208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3-47309-z
6.原樱其,朱仁超,杨宇,余爱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世界林业研究.2023, 36(4):15-21.
7.杨宇,余爱华*,陈红华,赵雨佳,徐贝贝.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检测预处理及测定方法的应用对比[J].四川环境,2023,42(02):312-316.
8.Si Jiao · Zehua Chen · Aihua Yu *· Honghua Chen.Evaluation of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risk in topsoil: a case study from Nanjing, China.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22) 81:532 https://doi.org/10.1007/s12665-022-10659-4
9.任志建,余爱华*,徐贝贝.路域环境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22, 51(03): 787-792.
10.徐贝贝,余爱华*.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应用与展望[J].应用化工,2021,50(04):1077-1081+1086.
11.陈泽华,焦思,余爱华*,冯滟媚,汤若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析——以南京市为例[J].森林工程,2020,36(03):28-36.
12.刘诺,张新珏,张爱琳,余爱华*.两种杨树对铅和铅-镉复合胁迫的生理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0,40(03):276-283.
13.余爱华,徐贝贝,杨宇,任志建. 一种新型高效大气重金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ZL 202111185465.5 .发明专利
14. 余爱华,杨宇,徐贝贝,任志建. 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解析预处理装置与方法.ZL 2022 1 0790153.5.发明专利
15.余爱华,任志建,杨宇,原樱其,朱仁超. 一种土壤微生物检测用的样品预处理装置. ZL 2022 1 0793479.3.发明专利
1.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一流本科教学森工实践),2021年4月,1/8
2. 南京林业大学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12月
3.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7月
4. 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师,2018年12月
5. 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师,2016年12月
6.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6月
7. 《工程环境概论》获全国大学教材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2013年6月
8.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二等奖,2013年02月
9.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6月
10. 2006-2011年,连续4获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师
11. 2006年获“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2. 2005年获“南京林业大学优秀辅导员”称号
14. 指导学生徐爽等,2018全国森林工程企业建模比赛“企业从加工型到创新型变的方法与途径”一等奖1项
15. 指导学生张新钰等,2019全国林业机器人设计大赛“农林业球果采摘机器人”二等奖1项
16. 指导学生徐爽等,2019全国林业机器人设计大赛“基于北斗多传感器融合森林防火机器”获三等奖1项
17. 指导学生杨宇等,2021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森工企业建模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18. 指导学生钱瑾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二批“基于斯谨物联‘货运通’的高端物流平台升级开发的研究“,2022-2024
19. 指导学生原樱其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二批“面向智慧工地疫情防控及出入管理智能监控平台开发,2022-2024
20. 指导学生杨琦玥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二批“基于道博信息技术的港口粉尘监测系统的二次开发“,2022-2024
21. 指导学生刘迪烨等参加2022第四届全国农林院校森工企业建模比赛“基于林业发展指标的绿色经济研究”获一等奖,2022.12
22.指导学生罗烨等参加2022第四届全国农林院校森工企业建模比赛“绿色低碳型木材生产运输优化方案”获二等奖,2022.12
办公室:土木工程学院3436
E-mail:yuer@njf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