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25日,2024年江苏省研究生“绿色竹木结构与传统园林营建”暑期学校在我校顺利举行。本次暑期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模式,吸引了来自全国43所高校的313名师生报名参与,涵盖了风景园林、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规划、道路与桥梁工程等多个专业。此外,为进一步扩大本次暑期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授课全程在南京林业大学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同步直播,线上直播总观看人数达7.0次,总点赞数达7.3次。
本次暑期学校由江苏省工学4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和江南园林遗产保护与活化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旨在汇聚业内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共同探讨绿色竹木结构与传统园林营建的前沿技术、设计理念及实践应用,为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7月21日上午,暑期学校开幕式在8B115会议室举行。副校长李维林出席开幕仪式并致欢迎辞。我校研究生院院长马晨波、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邱冰、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魏洋分别发表讲话。
随后,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专家、江苏省设计大师朱光亚教授带来了题为《当代我国传统园林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精彩报告,深入探讨了传统园林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策略。
下午,浙江大学教授、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肖岩教授作了题为《全球首座重型工程竹多高层建筑》的学术报告,展示了近年来在工程竹材领域的前沿成果,汇报了团队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胶合竹多高层建筑相关研究。会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文华教授带领学员参观了南京林业大学校史馆。
7月22日,活动移师扬州,由风景园林学院张青萍教授主持。扬州园林营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方惠、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凯波等专家在扬州个园现场对传统园林假山堆叠技艺的历史沿革、相关技法与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当天下午,扬派盆景省级非遗传承人林凤书,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副书记、副主任顾伟东,扬州园林叠山营造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凯波等在扬州瘦西湖景区、扬派盆景博物馆为学员呈现了扬派盆景的设计理念与手法,让学员领略到了扬派盆景的独特魅力。
7月23日活动由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文华主持,邀请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方伟和正高级建筑师李竹,江苏见竹绿建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杰,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黄东升、陈国、沈玉蓉等专家,现场考察了玄武湖金陵Style胶合木结构和汤山矿坑剧场胶合竹结构,生动讲解了设计理念、结构受力、建造难点等内容。
7月24日,暑期学校活动在苏州开展,活动由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李岚主持。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薛林根大师于太湖古建香山帮展示馆详细解析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重点讲解了其中的木作、水作技艺。
7月24日下午,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市级传承人郁文贤、区级传承人薛东等专家从修复与传承的视角出发,就苏州瑞园中香山帮传统古建技艺与现代理念的碰撞在现场进行了深入探讨。
7月25日上午,我校风景园林学院杨云峰副教授以《南园论史——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理论与历史研究概况》为题,梳理了南京林业大学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与历史探索方面的贡献与成就。
乐志副教授和胡远宏副教授等专家围绕《瞻园的历史与叠石艺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张哲副教授作《重拾文化碎片:传统手工采石技艺遗存的活化利用》专题讲座。
下午,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魏洋教授、陈佳炜副教授等学者分享了研究团队在竹木结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随后,活动安排了学生作业点评环节,为学生们提供了交流学术思想、展示学习成果的宝贵平台。最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张青萍作闭幕式致辞。
至此,本次江苏省研究生“绿色竹木结构与传统园林营建”暑期学校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成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和谐共生理念,强化了绿色技术与传统园林艺术的融合,反映了南京林业大学近年来在绿色竹木结构与传统园林营建方面的前沿进展,同时促进了学员在绿色设计、传统工艺、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思考和发展,为培养未来绿色建筑与园林领域的领军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苏萌;供图:许历隆;初审:张文华;终审:柳任飞;编辑:许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