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黄林杰老师与美国Wake Foresty University的Patricia M. Clayton教授团队及东南大学周臻教授团队合作在土木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Seismic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self-centering precast concrete frames with variable friction dampers”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ngstruct.2021.112863),我校为本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该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预应力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由于施工装配率高、震后损伤低、可恢复性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然而现阶段自复位结构在大震下层间变形过大、抗剪能力不足成为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带暗牛腿和变摩擦耗能器的新型装配式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了新型的三阶段变摩擦旗帜形滞回模型,提出了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基于层间变形均匀化的耗能器参数优化方法,研究了关键参数对结构滞回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证明该新型结构具有明显优于现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装配效率。
研究在理论层次可为预应力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层次可为预应力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向高烈度地区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供稿:向云飞 编辑:吕明磊)